葉黃素是近幾年最被「賦予眾望」的眼睛救星,醫師、藥師、營養師紛紛「推薦」,藝人網紅也一個接一個出來「見證」,大家的腦海裡早被植入了「眼睛不好=吃葉黃素」的公式。
吃葉黃素營養品容易,有沒有改善感受如產品包裝上標示的「因人而異」,你知道自己為何補充葉黃素嗎?吃了之後真的有改善你的眼睛問題嗎?

眼疾百百種,葉黃素在補什麼
高度近視的人往往會被建議食用葉黃素,很多人容易誤解成:吃葉黃素=補眼睛=不會加深近視度數。但近視是由於過度使用眼球,造成水晶體擴大,每天還是臉貼在書本上或螢幕前的話,即便吃千萬噸葉黃素,度數依然會照常飆高啊!
其實這些高度近視或其他較嚴重的眼疾患者,因為眼睛構造比一般人更加脆弱,黃斑部病變的可能性更大,才會得到「多吃葉黃素」的醫囑。
而一般人呢?葉黃素是眼睛黃斑部中的植物色素,可抵擋光線造成的自由基傷害,不論是戶外派常照烈日豔陽,還是室內派愛用電腦手機,葉黃素都可幫忙吸收這些紫外線、藍光,能降低你的眼睛疲勞,再來可避免乾眼症——先了解葉黃素能怎麼幫助人體,才不會「病急亂投醫」!
天然vs合成?游離vs脂化?看懂產品標示
依價位從低到高列出葉黃素產品,大概可以列滿好幾張A4紙,大家都懂價低不見得劣質,昂貴也不見得有保障,商人話術天花亂墜、頭頭是道,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能看得懂產品標示。
常看到的葉黃素有三種:
1.人工化學合成酯化型
2.天然酯化型
3.天然游離型
真要歸類可以直接簡化分成 酯化與游離二類:
酯化型分子量較大,須透過酵素分解,一般都會建議在飯後食用,讓飲食中的油脂幫助吸收
游離型分子量小,可直接被消化道吸收,隨時吃都可以

只吃葉黃素不行嗎?添加複方是更有效還是多餘?
保健食品最讓人頭昏眼花的,除主打的營養素外,還有各種各樣的營養素輔助。一般情況下,單方的好處是成分單純,不用擔心和其他營養素交互影響,但如今許多醫藥研究試圖找出最佳配方,以促進本身效果或使人體利用率極大化,所以單方、複方沒有絕對好壞。以葉黃素而言,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,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比例維持在10:2時,葉黃素才能發揮最大效益。
葉黃素不是即效仙丹,定時吃>大量吃
和任何養分一樣,短時間內攝取太多,身體無法一下子吸收,反而會造成負擔。每天吃,讓營養素在體內維持一定的濃度,持續作用才是真正長久的保健之道。據研究顯示,至少要3到6個月的時間,每天攝取6-10mg的葉黃素,才能真正作用到黃斑部。而一天若食用超過30mg,則會讓皮膚變黃,也造成肝臟負擔。
以上幾個葉黃素的知識小補充,希望讓大家對挑選葉黃素有個基本的認知。
(封面圖片來源/Unsplash)
延伸閱讀:
- 胡蘿蔔跟葉黃素相衝怎麼辦?多吃智利酒果,雙眼一樣濕潤
- 不只降血脂、變聰明,Omega-3更能預防乾眼症
Comment on “葉黃素能擋藍光、防眼乾,你吃「對」葉黃素了嗎?”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