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密處飄散出異味,常讓女性十分尷尬,卻不知從何而來,又該怎麼解決。
異味可能來自汗腺分泌過旺、如廁後尿液清潔不當或是生理期的血腥味,但最常和分泌物有關。俗稱「白帶」的分泌物本身其實很正常,沒有分泌可能要先擔心有其他疾病,但正常的白帶是無色無味,有味道通常代表陰道感染了。
讓我們先來了解症狀吧!

陰道菌叢失調,細菌使妳臭不可耐
同是陰道感染,因為引發的菌種不同會有相異的症狀。比如肇因於白色念珠菌的發炎,分泌物會呈黃白色豆腐渣、乳酪狀,卻沒有明顯氣味。另一種由厭氧菌引起的感染,則會使分泌物變灰白色且帶有魚腥味。
但它們都起於陰道環境鹼化,好菌數下降,才會大量孳生。所以從改善菌叢失調、陰道酸鹼值不平衡的病灶著手,不僅可以治異味的本,還能讓妳不用擔心各種婦科疾病。
根治異味,「食衣習」全方位行動

食
並非吃什麼食物,私處就會有相似的氣味,而是藉食物攝取好菌、抵擋壞菌,維持陰道活菌平衡環境,像優格能補充益生菌、蔓越莓則富含花青素,都是十分理想的「食補」。另外,雖不似上述功效那麼直接,但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來抗氧化,或是食用大蒜、薑黃增加免疫力,也是一種選擇。

衣:
長時間穿緊身褲,會讓私密處太悶熱,皮膚和陰道都容易發炎,最好還是穿寬鬆的褲子或裙子,讓下體能夠通風。若非穿緊身褲不可,就要注意材質,像棉、麻、絲比起尼龍、聚脂纖維更排汗;同樣材質的話,孔洞越大、厚度越薄,就越透氣。

習:
每天喝2000cc左右的白開水,降低尿液含菌濃度,也能藉如廁時一併沖走泌尿道裡的壞菌。但可千萬別一心想著殺死壞菌,而在洗澡時「灌洗」陰道,或是過度使用清潔產品,這樣只會把好壞菌一起洗掉,達不到維持菌叢平衡的初衷。
若還是十分困擾異味,也不要諱疾忌醫,由醫師為妳準確判斷病因,才能避免更嚴重的後遺症。然而,遵從醫囑之外,改善且保持良好飲食與生活習慣,永遠是健康美麗的最佳解。
(封面圖片來源/PAKUTASO)
延伸閱讀:
- 都說保養私密處要吃蔓越莓,但怎麼吃最好?
- 沒時間、環境髒,常憋尿的妳,也在煩惱這些事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