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生在青春期來了初經之後,每個月不僅要安撫自己的情緒、防止不受控的經血在白天晚上,四處放飛自我、把底褲沾的到處都是,其實最能讓人造成情緒上起伏很大的主因,就是因為經痛不適,嚴重的話還可能干擾日常生活…

經痛(英文名/Dysmenorrhea, Menstrual cramp或稱Cramps)是月經來時生理不適的症狀。
經痛常見症狀
- 下腹部頻率不定、劇烈的跳動或痙攣性疼痛
- 容易拉肚子
- 腹部感到沉悶(有壓力感)並持續疼痛
- 臀部、下背部和大腿的痠痛
- 疲勞、無力
部分女性甚至有以下症狀:
- 噁心, 反胃
- 頭痛、感到暈眩
- 全身發熱
一般認為與個人體質有關,在臨床上,經痛可以分為兩種
「原發性經痛」和「繼發性經痛」
1.原發性經痛 ( 一般大部分的人都會屬於此類 ):
無明確病理性的疾病,在月經期間仍會出現腹部痙攣和下腹疼痛。可能因體內的前列腺素分泌會達到高點,前列腺素能促使子宮內膜的血管強烈收縮,造成子宮內壓力升高,引發子宮內膜的脫落,壓迫附近的血管,並短暫地切斷子宮的氧氣,此為正常現象,不過也正是這種缺氧導致您的疼痛和痙攣。
2.繼發性經痛:
周圍內臟器官病變造成,常見疾病有骨盆腔發炎、子宮內膜異位、子宮肌瘤、子宮肌腺症、裝置避孕器等,症狀與原發性相同,只要針對病因治療,經痛就可緩解或消失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:排列在您子宮內的組織會植入您的子宮外,最常見的是在您的輸卵管、卵巢或骨盆內層的組織上。
子宮肌瘤:子宮壁上的這些非癌性生長會引起疼痛。
子宮腺肌症:排列在子宮內的組織開始長入子宮的肌肉壁。
盆腔炎:這種女性生殖器官的感染通常是由性傳播的細菌引起的。
宮頸狹窄:在一些女性中,子宮頸的開口小到足以阻礙月經流動,從而導致子宮內壓力的痛苦增加。

仔細觀察不難發現,身旁朋友、同事中,雖然一樣每個女生都有月經,但有的人痛得臉色發白、全身冒冷汗、飽受折磨,有的人卻無感到好像沒事發生一樣,噢不!老天爺怎麼可以差別待遇,難道一輩子都要壟罩在這樣的痛苦中嗎?
女生朋友們不用擔心,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或是生產完第一胎後,經痛的機率就會降低,甚至漸少發生了,而以下的族群被列為比較容易有經痛的症狀:
- 30歲以下未的女性
- 青春期提前開始(在 11 歲或之前來初經)
- 月經期間大量出血(月經過多)
- 月經不規則出血(子宮出血)
- 有痛經家族史
- 抽菸者

好吧…那在年紀變大或是生第一胎之前,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這些無辜的女性朋友們減少受罪呢?
方法當然是有的,我們先來說,當已經發生經痛時怎麼緩解?
經痛當下如何緩解
可以的話盡量避免在一疼痛時就服用止痛藥物,真的無法忍受時再使用比較好…
- 熱敷
這個方法是效果跟服用止痛藥物(普拿疼成分)一樣有用且較無副作用的方式,可以有效緩解痛。 - 做瑜珈、輕柔的伸展運動或步行可能會讓您感覺更好。
- 飲食調整(後面有更詳細說明)、多喝溫熱水
溫熱水可增加全身的血液流動並放鬆肌肉、減輕由子宮收縮引起的痙攣。 - 使用止痛藥物
- 避免抽菸和酒精
當子宮內膜供血小動脈收縮停止供血後,即造成子宮內膜細胞死亡剝落形成月經,若此時喝酒或是食用含酒料理如:麻油雞酒等,酒精會讓全身血管擴張,影響子宮內膜供血小動脈的收縮,造成經血變多。 - 按摩你的下背部和腹部。
- 多休息 ( 可以的話最好請一天假待在家好好休息、多睡個一覺會容易好很多 )
預防經痛的飲食

生理期前:
- 富Omega3魚類
Omega3脂肪酸可穩定血糖,平衡前列腺素的濃度,減少經前症候群的發生 - 多吃能促進血液流動的食物如葡萄柚
- 透過補充身體內的鐵質,可以預防貧血或改善生理痛
生理期期間:
攝取幫攝取幫助消炎的食物
嘗試吃莓果類(含豐富花青素)、番茄、鳳梨和薑黃、生薑或大蒜等香料。
避免食用生冷食品
生冷食品會刺激子宮,使輸卵管收縮,進而誘發或加重經痛,避免冰品、冰飲,以免腹腔血管收縮,使疼痛加劇。不吃生菜、瓜類等屬性偏寒的食物,以免脾胃更寒,恐埋下未來婦科病的因子。
富植物荷爾蒙「異黃酮」食物
豆腐、天貝、豆漿、毛豆(燙過加鹽的豆莢),可改善情緒、脹氣水腫和經痛。
避免吃零食及高糖、油炸食物
高糖、反式脂肪和鹽分的食物會導致腹脹和炎症,從而使肌肉疼痛和抽筋更加嚴重。
遠離咖啡因
咖啡因會使你的血管變窄。這會收縮你的子宮,使抽筋更加痛苦。如果您依靠咖啡因來解決午後的萎靡不振,可以吃點蛋白質含量高的零食,或者快速步行 10 分鐘以增強體力。
多攝取營養素、礦物質
堅果類、深綠色蔬菜及全穀類:如牛肉、紅莧菜、杏仁、核桃;多脂魚,包括 omega-3如鮭魚,也有助於減輕炎症。維生素方面,例如維生素 D 可以幫助您的身體吸收鈣質並減少炎症,維生素 E 和鎂,可透過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、幫助減輕炎症,甚至能減輕經期疼痛。
封面圖片來源/freepik
看了本篇的人還看了: